王 睿
尼斯大学DBA 2014级校友
广州大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
全球工商管理博士联合会(GDA)副秘书长
王睿,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,一个典型的陕西汉子。
尽管在南方生活了将近20年,但陕西人骨子里“可以说软话,却从不做软事”的性格, 在他身上依旧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2000大学毕业,王睿回到西安,成了西北工业大学的一名大学讲师。
2003年,怀着对新世界的向往,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讲师工作,只身南下来到广州。同时,凭着敏锐的嗅觉,他瞄准了彩铃业务。
2004年,《老鼠爱大米》等神曲风靡全国,这也让王睿的彩铃业务,如同加上了助推器的火箭一般,一飞冲天。
之后,随着业务的成熟,以及神曲的不断涌现,王睿凭借彩铃,用一年时间,拿下了3.2亿的销售额。
然而泰极生否、哀乐相生,暴富之后的王睿,因为年轻,产生了张狂的心理,冒进投资后的失败,让他在挫败的打击中,清醒地回到了现实。
时代的步伐,总是如离弦之箭,纵使个人的命运正遭受着巨大的挫折,它也不会因此而停息半刻将巨大的身躯俯下,去安慰一个摔倒的年青人。
广东,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,发展的大手推动着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,王睿也是其中之一。
经济的高速发展,让王睿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,为了追上时代发展的步伐,他顾不上在失败中沉沦,而是将失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。
几次大胆的投资,尽管没有让王睿取得商业上的成功,但他的身份,却由以前的劳方转变为了资方。
这种角色的转变,不仅在于身份的变化,更重要的是,看问题的角度所发生的巨大变化,使他在面对困难时,心中会骤然生出一种缺少知识的无力感和匮乏感。
创业艰难百战多,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,在追梦的途中都是九死一生。
他们所承受的种种艰难困苦,犹如连绵不绝的大山,常会将创业者压的喘不过气,使之不敢有丝毫懈怠和分神。
但是面对害怕落后的紧迫感,和缺少知识的匮乏感,创业正酣的王睿,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——他要去攻读博士学位。
2014年,王睿在通过了层层面试后,成了法国尼斯大学的一名DBA新生。
紧接着,创业、学业、家庭,犹如三座重叠的大山,一并压在了他的身上。
与此同时,时间管理、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,也随之成了他读博期间,始终要面对并解决的三大课题。
而这一应对,便是5年的时间。
因为创业,原本三年的博士课程,王睿用5年才得以完成。
5年读博的千锤百炼,让王睿终于在毕业的那一刻,有了如释重负的快感,同时,也换来他的脱胎换骨。
如今再回望过去,那种内心难掩的自豪感和成就感,总能不由自主地在他的脸上浮现。
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毕业后的王睿,获得了事业与学业的双丰收,而他读博的举动,也影响到了子女的行为。
在润物细无声中,学习氛围浓厚的优良家风,于潜移默化间,在他的家里慢慢形成。
言传不如身教,自己接受教育,是教育子女最好的方式;父母用实际行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家人,胜过“说教读书”的千言万语。
耕读传家的家风,让王睿的5年读博路,得到了爱人的支持。品味过去,王睿体会最深的,则是治大国如烹小鲜。
他相信绝大部分成功都有迹可循,无论多大的成就,都是在从小处着手的坚持中取得,而读博,就是探索这种方法的过程。
认知的提高,造就伟大的灵魂。
仅仅开题的波折,就能让王睿明白,牛人不断成长和突破的背后,都是从发现问题的开始,若发现不了自身的问题,则是最大的问题。而读博,就是在探索客观世界的伟大真理
王睿:
道阻且长,行则可至。所有伟大的成就,都是在征服巨大的困难后取得。
面对常人不敢踏入的博士江湖路,或许王睿经常引用的那句:日拱一卒无有尽,功不唐捐终入海,便是那克服一切困难的心法和秘诀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尼斯大学博士学员访谈 | 广州大象信息技术董事长 王睿-博士资讯-在职博士DBA招生网首页-提供「在职博士」招生简章报考流程[教育部认可]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